18662891662 13921104310
律师团队
>>
  • 南通律师姜律师
  • 南通律师朱律师
  • 南通律师叶律师
  • 南通律师章律师
业务范围
>> 
提供南通市区、崇川区、通州区、启东、如皋、海门区、海安、如东及周边地区专业法律服务,免费解答法律问题,处理婚姻家庭纠纷、房产纠纷、公司投资、经济合同、知识产权、刑事犯罪辩护等。
律师在线
>> 

擅长领域
>> 
 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一、交通事故损伤参与度鉴定标准有哪些?


南通律师网 www.nt64.net


  一、交通事故损伤参与度鉴定标准有哪些?
  
  损伤参与度可以分为五级:
  
  ①、既有损伤又有疾病,后果完全由损伤所造成,疾病未起作用,损伤与后果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为100%。
  
  ②、既有损伤又有疾病,后果主要由操作所造成,疾病只起辅助作用,则损伤与后果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为70~90%。
  
  ③、既有损伤又有疾病,两者单独存在都不能造成目前的后果,或者在造成目前后果的作用上同等重要,难分主次,则损伤
  
  与目前后果之间系界限型因果关系,为40~60%。
  
  ④、既有损伤又有疾病,损伤是诱发或加重因素,即损伤比较轻微,对人体没有大的危害,但能诱发或促进疾病的发作,则
  
  损伤与目前后果之间系间接因果关系,为10~30%。
  
  ⑤、既有损伤又有疾病,若后果完全由疾病所致,则损伤与后果之间无因果关系,为0%概念
  
  是指在有外伤、疾病(包括老化和体质差异)等因素共同作用于人体,损害了人体健康的事件中,损伤在人身死亡、伤残、后遗症的发生上所起作用的比例关系。
  
  二、损伤参与度的概念
  
  “事故寄与度”术语是日语中的汉字,其含义已经日本化了,无法用汉语进行字面解释。根据事故寄与度的模式,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损伤参与度”概念。
  
  在十多年前我国法医学界对损伤参与度没有统一的认识,江苏高院制定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评定(试行)》没有使用损伤参与度这一概念,而使用通俗易懂的“伤病(残)比”。伤病(残)比实质上与损伤参与度是一致的。目前,在新发布的鉴定标准均使用损伤参与度。
  
  1.《人身损害护理依赖程度评定》(GB/T31147-2014)附录A对“损伤参与度”规定如下:
  
  A.1损伤参与度的表示
  
  损伤参与度采用百分比表示,分为:100%,75%,50%,25%,0五种。
  
  A.2损伤参与度的划分
  
  A.2.1完全由本次损害及其并发症、后遗症造成,原有疾病或残疾与其所需护理依赖程度无因果关系的,损伤参与度为100%。
  
  A.2.2主要由本次损害及其并发症、后遗症造成,原有疾病或残疾对其所需护理依赖程度只起到加重和辅助作用的,损伤参与度为75%。
  
  A.2.3本次损害及其并发症、后遗症造成与原有疾病或残疾共同造成护理依赖程度,且作用相当,难分主次的,损伤参与度为50%。
  
  A.2.4主要由原有疾病或残疾造成,本次损害及其并发症、后遗症造成对其护理依赖程度只起到加重和辅助作用的,损伤参与度为25%。
  
  A.2.5完全由原有疾病或残疾造成,本次损害及其并发症、后遗症造成与其所需护理依赖程度无明确因果关系的,损伤参与度为0。
  
  2.《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规范》(SF/Z JD0103001-2010)附录B对“听力障碍因果关系判断及程度分级”规定如下:
  
  B.1损伤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判断
  
  B.1.1听力测试结果发现存在听力障碍,同时发现存在影响听力的既往疾病或损伤时,应分析损伤对听力障碍后果原因力的大小,判断损伤与听力障碍的因果关系。
  
  B.1.2损伤导致听力障碍的作用分为完全作用、主要作用、相等作用、次要作用、轻微作用和没有作用。
  
  B.1.3若损伤与听力障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为完全作用或者主要作用,则根据听力障碍程度进行损伤程度或伤残等级评定。
  
  B.1.4若损伤与听力障碍存在相当因果关系(相等作用),或者间接因果关系(次要作用、轻微作用),则应判断损伤与听力障碍的参与程度,一般不宜根据听力障碍程度直接评定损伤程度或伤残等级。
  
  B.1.5若损伤与听力障碍不存在因果关系,则只说明因果关系,不评定损伤程度或伤残等级。
  
  B.2损伤参与程度分级
  
  B.2.1在确定损伤致听力障碍中的作用分级后,判断损伤参与程度。
  
  B.2.2损伤参与程度分级如下:
  
  a)没有作用(无,缺乏,微不足道) 0%~4%;
  
  b)轻微作用(略有一点,很低) 5%~15%;
  
  c)次要作用(一般) 16%~44%;
  
  d)相等作用(大致相同) 45%~55%;
  
  e)主要作用(很高,非常) 56%~95%;
  
  f)完全作用(全部) 96%~100%。
  
  对于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同时存在着疾病等情况,对于相关情况的处理上,也需要根据实际来进行处理,特别是对于不同的犯罪事实的认定情况还应当由鉴定机关根据造成的实际伤害情况来进行处理,避免法律适用错误。
  
  


·事故发生超一年还能主张交强险赔偿吗
      事故发生超一年还能主张交强险赔偿吗 一、事故发生超一年还能主张交强险赔偿吗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


·我知道酒后驾车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一般在喝酒之后驾车都会导
      我知道酒后驾车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一般在喝酒之后驾车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交通事故,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之后一般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还会给自己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交通法对醉驾有严厉的处罚,那强烈要求细化醉驾判断标准是什么?下面就对此问题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酒驾和醉驾的判断标准 ...


·交通肇事致一级伤残如何处理?
      交通肇事致一级伤残如何处理? 一、交通肇事致一级伤残如何处理? 应当追究肇事者的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造成交通事故,肇事者必须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受害人必须是死亡或者重伤,才构成刑事犯罪,才能追究刑事责任。 有下列情形的,驾驶机动车的当事人因交通事故中致他人重伤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6条怎么处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6条怎么处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出行方便,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选择买车,在现在停车车比买车都难的情况下,有些人就会因为方便不顾交通法随意停车占道,违章停车的也越来越多。那么,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6条怎么处罚?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我们的看法:一、违反《...


·未保交强险如何赔偿有哪些法律规定?
      汽车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已经越来越快的走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了,而随着汽车的增多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多。我国相关的交通管理部门严格规定上路的机动车必须缴纳交强险以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那未保交强险如何赔偿有哪些法律规定呢。下面我们就结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您进行解读。 一、交通事...


·醉驾车祸 交强险赔偿怎么办理
      醉驾车祸 交强险赔偿怎么办理1、接到被保险人或者受害人报案后,应询问有关情况,并立即告知被保险人或者受害人具体的赔偿程序等有关事项。涉及人员伤亡或事故一方没有投保交强险的,应提醒事故当事人立即向当地交通管理部门报案。2、保险人应对报案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统一归档管理。3、被保险机...


·交通误工费申请书范文应该怎么写?
      交通误工费申请书范文应该怎么写? 一、交通误工费申请书范文应该怎么写? 交通误工费申请书在书写时必须要表明自己的误工情形是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才导致的,在撰写误工索赔申请书的时候,要将误工的现状以及造成的损失和后果进行介绍,然后进行描述自己想要获得的赔偿的条目,这样才有可能获得...


·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交通事故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上演,我们对于这个字眼交通事故熟悉又陌生。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该怎么办,如何沉静去应对,这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交通事故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要想最大程度的减轻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就必须了解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交通事故责任通常分为五级:全...


·小编总结了一下,很多时候交通事故的发生其实都是因为其中一方或
      我们总结了一下,很多时候交通事故的发生其实都是因为其中一方或者双方都有违章行为,从而才引发了事故,造成了人员、财产的损害。而此时既然事故已经发生了,那肯定需要作出相应的处理才行。到底交通事故要如何处理呢?下文中我们就来告诉您具体答案吧。 一、交通事故要如何处理 首先,你要先确定是...


·一、交通事故中出现肌肉萎缩能不能评残?
      一、交通事故中出现肌肉萎缩能不能评残? 肌肉萎缩可以评定为伤残的等级的,但还是要看肌肉萎缩严重的程度; 1.工伤伤残的劳动能力标准:1--4级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5--6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10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2.《残疾人证》的四级相当于部分或大部分丧失...


·精神损害赔偿金 交强险是怎么规定的?
      精神损害赔偿金 交强险是怎么规定的? 在发生交通交给你事故之后,如果只是造成了财产损害是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的,双方可以选择走保险的程序,这样处理事情的效率比较高,但是有的时候如果交通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例如有人身伤亡的话是需要考虑比较多的,让我们来告诉您精神损害赔偿金 交强险是...


首 页 | 法律咨询 | 南通律师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3 南通律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3921104310
点击这里给南通律师发消息


在线法律咨询